Friday 15 November 2013

文心饮者世界 : 原来。。。Whisky的内涵,就是如此!

专栏  . 世界
作者 . 文心


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一个拥有威士忌的场合,来强调威士忌的内涵; 
也告诉自己:
原来。。。 Whisky的内涵,就是如此!
原来。。。为人处事的态度,也应是如此!

有时候,我们也只需要一个允许自己沉溺在静与慢的威士忌世界; 在理性的沉淀与感性唯美的边缘,一辈子寻味赏味。


喜欢Whisky; 因为它存在着理性的奢华与感性的距离美。
可以确定我爱上Whisky, 不仅仅是品饮版图的探险而已。

自九月一趟苏格兰Speyside威士忌酒乡之旅后,便沉浸在探索蒸馏酒的酿造工艺。
在传统工艺价值与匠师那份坚持的背后,
有着让我无时不刻溺醉在时间与历练的奢华,牵动味蕾的奢华,被宠爱的奢华。

时间是酝酿威士忌的最佳材料; 在威士忌的世界里,慢是被允许的。
没有啤酒的热闹葡萄酒的矫情; 在威士忌的世界里,静是被允许的。

威士忌,不是一尝即能懂的华丽甜美之味;
只有这样的沉静沉著里,方能潜心品味,静心领会威士忌的醇厚与沉稳、雄劲与柔和、老年与原始的复杂关系。
尤其是在眼前无以匹敌的灿烂夜色里,无需贪多,一口一口的徐徐静品,微烫的酒汁一路缓缓自味蕾滑落喉间,深感这时我需要的,
只是一杯宠爱自己、放松自己、沉睡多年火气退尽的陈年威士忌。
适度的醉意,适度的抽离复杂现实却又适度的存在着; 理性与感性,这时对我并不存在着绝对的分野。

有位从事餐饮业多年,自认是美食美酒神通的前厨师长质疑我为什么不在这次酒乡之造访大品牌酒厂如麦卡伦时,我也同时知晓他并不了解威士忌的神秘之处。
对他来说,品牌与价格代表威士忌的身价口味。
没错,有上等品质的大麦、水质、泥煤能酿造出好气味的威士忌。但是,光有这些还不够。这些并不足以告诉你威士忌的魅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年的威士忌生活展( Whisky Live 2013) 将主题命名为-Artisan 工匠.


《个性代表一切》
知名度高的大品牌如麦卡伦、芝华士今年缺席这项威士忌从业人员的盛会。但是,这并没有降低威士忌爱好者的参与热情。
原因就在于小酒庄和独立装瓶厂合作呈现的性格非主流威士忌酒款,会在这一次的会展出现。

Artisan 手作,是厨艺界对顶级料理Fine Dining 的最新诠释; 不以量取胜,而是以手工艺的精致质量超越。
其精髓在于突出主厨对料理的认识和对厨艺艺术美学的尽显。
用来形容威士忌亦是。

有品位有经验加上选酒能力一绝的独立装瓶厂懂得挑选出优秀的原酒,在购回等待陈年后,再推出连原厂都无法匹敌的产品。而这些有性格的原酒,很多时候都是出自酿酒工艺出色的小型威士忌蒸馏厂。
对于真正的玩家来说,能装出味道独特迷人的酒款,比量产出有名气的酒款重要许多。

在会展上,和朋友,也是业界公认的威士忌专家Emmanuel 聊起威士忌的魅力时,他说:
“威士忌的魅力不在于懂得形容果香、皮革香、巧克力香、海潮气息等味道,也不在于年份的多寡,而是了解酒体,也就是酒的个性。”
而我个人认为,这威士忌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味蕾探险的过程中与具有神秘色彩的酿造工艺和蒸馏秘诀。

《威士忌:另类味蕾探险》
每一个酒厂都有自己的风格,
每一个酿酒厂独家拥有的酵母菌会酿造出风味独特的威士忌;
不同的菌种会有不同的香气,而酵母菌在发酵过程吃了糖以后和发酵过程的长短又会产生另一种风味;
采用不同形状的蒸馏器所蒸馏出来的酒质体型也有所不同;
当进入熟成阶段,酒体跟橡木桶结合又会产生新的香气;
还有,不同陈年时间会造就缤纷多样的滋味;
最后,仰赖威士忌酿制灵魂人物-调配师,调配出酒厂自己风格的威士忌; 在维持品质稳定的同时,也让整体的香气口感更有层次。
换句话说,每家酒厂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秘方。就算是同一家酒厂所生产的不同系列威士忌,风格也会不同。

《闻出威士忌的内涵》
因为性格清晰分明,就与众不同,也就会是你一旦爱上就再也离不开的那一种。
威士忌的魅力与神秘,就来自于它的独有性格,不只是好山好水价格昂贵而已。
究竟好不好,其实还是得由威士忌与鼻唇舌接触后的真切感受说了算!

由于每一家蒸馏厂都有独一无二的传承历史、蒸馏秘方、风味口感,因此很多时后是不需要比较的。
在这次的苏格兰威士忌之旅的品饮过程中,发现每一家酒厂都对自家酒款风格有所坚持,精益求精。

每一种酒款都是独一无二的; 肯定自家酒厂的风格,就不会妒忌他人酿酒的秘方。
这些酒厂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反省精进获得认同,并不是因为别人做得不好而侥幸成功。

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一个拥有威士忌的场合,来强调威士忌的内涵; 也告诉自己:
原来。。。Whisky的内涵,就是如此!
原来。。。为人处事的态度,也应是如此!

有时候,我们也只需一个允许自己沉溺在静与慢的威士忌世界; 
在理性的沉淀与感性唯美的边缘,一辈子寻味赏味。




    ©2013 Wen Sin's Culinary Odyssey   


No comments: